国内电子行业近期呈现企稳态势,2025年第一季度市场格局与技术突破并行。半导体领域迎来技术迭代线上股票炒股配资,消费电子市场则在折叠屏驱动下加速洗牌,产业链自主可控进程持续深化。
半导体: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升级
2025年第一季度,半导体行业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同成为焦点。台积电发布SoW-X晶圆尺寸封装系统,这一技术将芯片与封装整合为单一系统,可提升高性能计算芯片的集成度和能效,为AI、数据中心等领域提供更优解决方案。德州仪器同期财报显示,其营收时隔十个季度重回同比增长轨道,主要得益于工业与汽车领域需求回升。
国内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化进程加速。苏州作为电子产业重镇,2024年电子行业营收增速达17.64%,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16.36%。当地政策明确支持集群发展,推动企业研发投入。数据显示,苏州78家上市公司研发费用超亿元,46家企业研发强度超营收的10%。例如,亨通光电在海洋能源与通信领域实现69.6%的营收增长,其海外光通信产业基地布局进一步完善。
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波动对国内企业提出更高要求。近期DRAM现货价格跳空上涨,eMMC8G颗粒价格小幅上扬,反映出存储市场供需关系趋紧。国内企业通过技术攻关与产能优化,逐步缩小与国际差距。以沪市主板为例,电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1%,半导体设备与设计领域成为重点投资方向。
消费电子:折叠屏驱动市场格局变化
消费电子市场在技术创新与需求升级中迎来结构性调整。2025年第一季度,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53.1%,成为智能手机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。小米凭借多元化产品策略与供应链整合能力,时隔十年重夺国内市场份额第一,其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5%。供应链端,华勤技术、龙旗科技等ODM企业收入分别增长29%和71%,高端智能手机与智能穿戴设备需求拉动上游产能。
面板行业同步受益于终端需求回暖。二季度电视面板采购量预计环比增长2%,显示器面板价格自4月起延续涨势。国内企业通过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,增强盈利能力。例如,京东方A在高端显示领域持续突破,成为华商电子行业量化基金十大重仓股之一。该基金2025年一季度重点配置消费电子领域,净值增长率为3.39%。
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,产业链协同效应凸显。苏州市明确提出打造“智造之城”,《苏州市汽车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实施方案》等政策推动汽车电子、智能车联网等细分领域增长。沪光股份新能源汽车线束业务营收增长97.7%,归母净利润同比激增1139.15%,印证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带来的效率提升。
(注:文中数据及事件均来自公开资料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)
本文源自:金融界
作者:观察君
领航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